案例:
我生長在傳統的家庭,是家中的獨子,今年三十歲,結婚兩年多。父母一直期待能早日抱孫子,然而,我和老婆從婚後努力至今都沒有好消息,最近和老婆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我有不孕症。我很希望能夠有個孩子,老婆安慰我一切隨緣,但我心中還是難免有些失落,不知道該如何調適心情?面對父母的殷切期望,我又該如何告訴他們這件事情呢? 龔頌美(台北市立大理高中駐校心理師): 個案「很希望能夠有個孩子」,不論是出自內心真實的渴望,還是由「獨子」這個角色轉化而來的「應該要有」,當他得知自己有不孕症的那一刻,便產生了失落與悲傷。即使不是實際經歷過懷孕,然後流產或難產,不是從「有」變成「無」的體驗,但獨子的角色以及父母的期望,都讓他在主觀的認知中一直相信,自己必須「有個孩子」是無庸置疑的事情。因此,不孕症的診斷結果,對他而言無疑是一個「失落事件」! 當我們面臨失落事件時,最常有的反應,是用一些合理化的原因說服自己去接受,用一些說法昇華內心的渴望,企圖淡化伴隨失落事件而來的失落情緒,例如個案的老婆說的「一切隨緣」,正是最典型的反應。然而失落的情緒被我們隔絕在外,沒有被看見,沒有被接觸,沒有被允許,沒有被接納,反而在認知層面拿一些理由或道理來說服自己接受。這樣的作法,不僅沒辦法達到真正的「接受」,對正在經歷失落的自己來說,也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 經歷失落需要有一段歷程,一段自己陪伴自己的歷程,在過程中去看見自己內在真實的感受,去接觸內心的渴望沒有辦法得到時,反覆出現的各種情緒。允許這些情緒出現,真實地接觸這些情緒,安慰它們,接納它們。一直到失落情緒各安其所的那一刻,才算真正接受了失落事件的發生。 接著,個案需要分辨「很希望能夠有個孩子」,究竟只是受到獨子的角色以及父母的期望所驅使?抑或是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在分辨的過程中,將會遇到心理界限的議題。華人社會的男性,長期以來承受來自家庭、家族、文化與社會對於其「角色」的期待和要求,並內化成為自己的信念、責任、使命和價值;而「傳宗接代」,正是最典型的傳統家庭賦予獨子必須達成的任務。 自我界限不清楚,會讓我們無法將「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與「父母對獨子的期望」區分開來,會讓我們無法把自己從「對家族的罪咎感」掙脫出來,更讓我們在面對殷切期盼的父母時,難以啟齒不孕的事實。而「真實經歷失落帶來的情緒」並「接受失落的事實」,則會幫助我們區分並建立自我的界限,去區分什麼是別人的,什麼是我們自己的,清楚界定自己的極限,並確實為自己負完全的責任。 -------------------------------------------------------------------- 妳的法律大小事,就交給女人104 本會提供婚姻與家庭相關之免費法律諮詢、情緒困擾協談及提供社會服務資源轉介,在您生命中最脆弱的時刻裡陪伴與傾聽。 ♀台北新知we care專線:02-2311-8090(幫您 救您)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0:00-12:00/13:00-17:00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阿雄來信: 最近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了一個不錯的女生,兩人有滿多共通的話題、類似的興趣,聊了一段時間後決定相約吃飯,過程也相處融洽。吃完準備結帳時,我說我請客吧!但對方說沒關係各付各的,我也就沒有堅持,然而回去後對方卻跟我說,我應該要堅持請客的。 我真的很疑惑,一般社會到底如何看待這種事情,男女生在表達上又會有什麼不同?如果關係要繼續發展下去,我應該如何與對方溝通? 鄭淑錚心理師(英國心理諮商與治療學會資深心理師)解析: 因為對女同事產生好感,卻因處理帳單的方式被對方打臉,阿雄彷彿陷入兩性溝通的迷航中,頓失方向無法往前。阿雄的遭遇,可能是很多男性的共同經驗,既想表現男性的保護者角色,又要尊重女性的自主決定權,往往讓最後的行動像是失焦的箭,偏離了對方心理的靶,不知該如何瞄準。 從心理分析的基礎出發,一般人常引用的人際交流分析模型,是伯恩(Eric Berne)的知名貢獻。他將佛洛依德拗口的精神分析學術用語轉化成通俗的語言,以「父母P」、「成人A」、「兒童C」來描繪人格中的自我成分。 「父母」我,是有著標準答案,發號施令、提供保護,但相對僵化的部分自我;而在人格中會有一部分是跟著感覺走,隨興任性,以歡樂為導向而不計後果的「孩童」我;之後,當個體往成熟的路上發展,家庭生活中的童年經驗及父母角色的參與,逐步協助幼兒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兼顧不同面向的需求,在兩個極端中找到有創意的第三條路線,擁有問題解決者的明確風格,即是「成人」我。 人際溝通的順暢度,反映出兩個人是以哪個「我」在交流。例如甲說:今晚要參加舞會,明天要交的作業你幫我吧!(C↓P)乙回答:交友不慎,只好認了。(P↓C)這樣交流就可以繼續;但乙若回答:我今晚有家教,你另請高明吧!(A↓C)這個交流就停滯了,除非甲又回:看來我得自行振作了!(A↓A)。由此可知,雙方只有在平行的位置時,才能順利溝通。 討論兩性交往與擇偶,演化心理學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歷史脈絡:從漁獵時代開始,男性因為體型與生理結構的優勢,成為食物(資源)的提供者,而為了贏得屬意女性的芳心,獻上獵物成為求偶的一種儀式;女性也以此為根據,衡量此人能否給自己及子嗣最好的生存條件,從而決定要不要接受追求。由此可知,食物與繁衍後代緊密相連成為「愛的貨幣」其來有自,而現代社會中,男性請女性吃飯成為追求的象徵儀式,正是此種模式的另一種呈現。 回到阿雄的場景,源自無意識的遠古記憶,阿雄表現出照顧者(P↓C),對方表示要自己付(A↓A),心中卻期待阿雄堅持付(C↓P),當阿雄遵照字面上的意思行事卻又被指稱錯誤時,必定心生懊惱,不知問題癥結究竟為何?殊不知,這心口不一的訊息正是在要求阿雄表態。原因在於兩人共餐有著曖昧不明的意涵,究竟是同事間的一般社交活動,或是兩性間的追求行動?阿雄需要在此時有一個明確的起手式,宣示自己哪怕被拒絕也願意冒險的勇氣。 除此之外,阿雄也可邀請對方共同討論這個議題。畢竟,從極端父權到新女性主義的光譜上,女性從歷史上的被保護者,轉變到經濟自主、身體自主的型態,著實走了很長遠的一段路,每個人會落在不同的位置。再者,兩個人從不同家庭經驗養成的PAC比例結構差異,更需要雙方用開放的態度來探索,才能彼此接納、建立共識。 -------------------------------------------------------------------- 妳的法律大小事,就交給女人104 本會提供婚姻與家庭相關之免費法律諮詢、情緒困擾協談及提供社會服務資源轉介,在您生命中最脆弱的時刻裡陪伴與傾聽。 ♀台北新知we care專線:02-2311-8090(幫您 救您)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0:00-12:00/13:00-17:00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真正的饒恕有賴安全感的重建,被背叛者必須清楚分辨, 當某個人對我們做了某件事,「那件事」不等於「那個人」。 小美來信: 我和先生結婚多年,兒子去年上大學後搬到學校宿舍,生活雖然平淡,但也算是安穩平靜。上周結婚紀念日時,先生告訴我,今年年初時曾短暫有過一段婚外情,但因內心道德壓力龐大,也不想對不起我與兒子,已與對方分手,有數個月未聯絡了。因為不想對我有所隱瞞,決定在事情結束後告訴我。 得知此事讓我感到十分震驚,也有被背叛的感覺。雖然目前看似一切都正常,但我心中仍然存有疙瘩,不知道先生之後是否會再次外遇,也擔心自己無法察覺,這樣的心情該如何調適呢?我又該如何重建對先生的信任? 吳君真老師(彰化縣幸福媽媽協會理事長/美國諮商學會專業會員)回覆: 小美和先生結婚多年,兒子上大學離家後,先生告知小美曾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外情,雖然外遇關係已經結束,還是令小美感到震驚且心存芥蒂,擔心先生會再次外遇,不知該如何調適心情,重建對先生的信任。 結婚多年後,因為歲月流轉,夫妻關係往往會從熱情漸漸轉趨平淡,必須學習從迷戀的激情中發展出真愛關係,也就是互相扶持、關懷,彼此視對方為獨特的首位、建立真摯情誼的親密關係,即使有時會意見相左、有時會有衝突、有時會覺得受傷,夫妻雙方仍然不放棄希望,依然認定對方,堅守誓言,並認清每個人,包括自己,會有軟弱、缺點,進而不斷嘗試從不當的互動中找出問題癥結,學習改善處理問題的方法。 隨著子女成長,離家外出求學,父母必須面對自己的人生已經進入中年空巢期。空巢期意味著,生活在一起的家人數目的改變,互動關係與時間分配也需要做一些調整。不再需要照顧孩子,少了原本生活中的重心,再加上生理機能也因為步入中年,多數人會感受到體能不如年輕時,這時,夫妻必須一同適度調整作息以及扮演的角色。而且這個時期,對於子女的主要照顧者影響會更大,如果配偶雙方願意多花些時間陪伴彼此,可以避免因為生活重心改變的不確定因素所產生的害怕、緊張情緒,也可以增進夫妻間的親密關係。 結束婚外情後的迷回者,期待自己所犯的過錯被包容、接納、原諒,想將外遇事件拋到九霄雲外,不再被提起;被背叛者則希望透過不斷與迷回者談論,找出癥結,獲得保證,避免日後再被蒙在鼓裡。被背叛者因為無法察覺配偶的婚外情,會不斷反覆省察自己在婚姻過程中到底做錯或錯過了什麼?並因為無法置信親密的愛人會背叛、傷害自己,失去信心、痛苦、傷心、絕望,希望感情不會再受傷,希望得到迷回者的注目,需要迷回者不斷提供保證。這時,迷回者如果無法勇敢承擔婚外情造成的傷害,往往會重複引發被背叛者強烈的不安、沮喪與無望感,甚至情緒失控。 真正的饒恕有賴安全感的重建,被背叛者必須清楚分辨,當某個人對我們做了某件事,「那件事」不等於「那個人」。因為一個人會做很多不同的事,有些事是好的,有些事是錯的,我們應該避免只用一件事情就論定一個人是好是壞,避免只看一件事情,就決定一個人值不值得信任。同樣地,迷回者必須將被背叛者放在心中的首位,坦然面對錯誤。當迷回者能夠同理被背叛者的傷痛,給予安慰關懷,並體諒情感受傷的配偶情緒失控的反應,才能幫助被背叛者重建對迷回者的信任關係。 -------------------------------------------------------------------- 妳的法律大小事,就交給女人104 本會提供婚姻與家庭相關之免費法律諮詢、情緒困擾協談及提供社會服務資源轉介,在您生命中最脆弱的時刻裡陪伴與傾聽。 ♀台北新知we care專線:02-2311-8090(幫您 救您)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0:00-12:00/13:00-17:00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小玲來信:
小薇來信:
小佳來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