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南區家庭照顧者美學沙龍活動─攝影及聲音療癒支持團體花絮

用藝術觀照照顧者─「台北市南區家庭照顧者美學沙龍活動─攝影及聲音療癒支持團體」

趙曉怡社工師、葉冠志社工員撰

台北市南區家庭照顧者美學沙龍活動─攝影及聲音療癒支持團體,分別由鄧博仁攝影師以及丹萱聲音工作者帶領。

在兩次的攝影課程裡,讓人想到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拉岡(Jacques Lacan),他在1978 年出版的《精神分析的四個基本觀念》(The Four Fundamental Concepts Psycho-analysis)一書中,透過視覺理論的觀念,將「凝視」定義為「自我和他者之間的某種鏡映關係」。在拉岡的論述中,「凝視」並非字面上所呈現:注視別人或被注視的意思,而是自我如何被他人視野影響,是一種慾望投射的狀態。

當人提供直接照顧給需要長期照顧的家人,取得「家庭照顧者」的角色,而此角色認同經過因自我、被照顧者、其他家人、社區、文化等等外在投射而內化成自我形象,依據拉岡的論述,「家庭照顧者」的角色認同或許也是他人的幻想與誤視,個體皆為獨一無二,當無法複製的個體,完全套用同一套「家庭照顧者」的刻板形象時,是否真得適用於每一位取得家庭照顧支持者角色的個體?如此一來,當個體無法相信自己擁有自主權,又如何達到自我實現?缺乏自我實現想望的家庭照顧者,又該如何承擔龐大的家庭照顧壓力?攝影沙龍裡,我們試著讓照顧者用藝術的觀點來檢視生活,原來攝影的背後藏著許多人生哲學,如鄧博仁老師說的,其實是影像吸引我們去拍它,還有我們決定怎麼看待的生活,也會如實呈現在相片裡。

讓人省思的是,我們都需要在生命的現場,才能製作出一張張獨一無二生命的相片,在每個需要被扶持照顧的生命裡,總有一位默默支持的照顧者,用行動在寫歷史。而在聲音療癒支持團體裡,家庭照顧者坐臥躺在中正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舒適放鬆的木板教室上,在丹萱老師藉由經驗分享、抽牌卡、冥想、身體掃描、內觀等練習,不僅讓照顧者們觀察自己與被照顧者、家人的互動;還更進一步讓照顧者們看見那個真實的自己究竟與內心如何對話、面對著什麼矛盾與衝突等等,不僅是對生活狀態的反思,同時也是一段與自己和解的過程。


鄧博仁攝影師介紹攝影藝術概念


趙曉怡社工與家庭照顧者彼此分享照顧經驗


家庭照顧者學習用生活照片說故事


丹萱老師帶領照顧者檢視身體流露出的情緒語言

最新訊息